站点图标 天云复盘

太过迷恋每天的涨跌,反而忽视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逻辑

许久不见~

假期匆匆结束,明天正式开盘了,一直都觉得适当的长假对提升投资思考很有帮助,也很喜欢这种冷静思考的状态。

做短线做久了经常不知不觉犯错误,就是太过迷恋每天的涨跌,而忽视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逻辑,而当你离开市场有一定距离后,会发现对逻辑理解更加透彻。

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有时不天天盯着电脑看盘,偶尔用手机交易状态也不错,甚至远比看盘要好,印象较深的是19年国庆前后的宝鼎科技。

当时市场情绪也很差,国庆前还连跌一周,但不知不觉走出来一只大牛股,而如果担心这担心那顾虑太多,肯定是不敢介入眼看着上涨。

如果当时对市场担忧没那么多,只是单纯按照牛股盘口去体会去理解个股,或许就能把握到了,因为选择参考的锚定少,出现锚定信号就能及时锁定确定并介入

这个话题往大了延伸能讲出个股走势和市场是否配合的协调关系,然后又进入一轮对错应不应该的辩证,不想那么去聊,没必要。

并不是说不一直看盘是好事,全程看盘好处时能实时领会市场,坏处是知道的越多,有时候不敢做决定了,分析一千条,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不去执行何谈赚钱。

与市场忽远忽近的好处是,你不需要看所有信息,只需要领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能不被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影响。

比如你某刻想买某只票,结果看见跌速榜有只不知名票闪崩,突然放弃了交易决定。结果,选中的拿只票如期大涨,被迫错过了,如果当时没看到那个信号,也就不会存在被影响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被影响,如果没看见更是如此,如果看见,想不被影响也难。

再比如假期前的市场,最后前两三天是军工涨,最后一天是光伏涨,军工和光伏,这两天我们号都讲过逻辑,盘面是机构加持(之前买入基础上再度加持),游资催化。

如果不是天天盯着盘面,之前看到机构加仓信号,肯定知道后面上涨几乎没有悬念,但如果天天盯着盘面,缩量了、高开低走了、美股跳水了,特朗普发推了,总有、总会有一些信号影响你。

这些信号看多了,难免都会背离初衷,忘记了最初看中的机构加持的逻辑不会轻易结束,而每天总是被盘面影响到,一涨坚信逻辑,一跌怀疑逻辑。

天天盯着指数走势,不怀疑逻辑才怪了。

古人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这个道理,离市场适当远一些,未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部分 明日主线题材推演

国庆期间港股小涨美股也还不错,国庆前的闲置资金国庆后会回补仓位,这对指数也算是利好。

预计明天指数高开,这次高开低走收负概率不大,如果开太高也可能是高开持续震荡。

国庆后虽有补涨需求,但如果一步到位,剩下的也就是震荡行情了,外围虽然整体涨,过程也是上蹿下跳,尤其是美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觉得不以一日两日眼光看待行情,目光拉长点,一两天内的波动也就不在乎了。

具体题材方面,感觉没有太多新意,跟之前的差不多,机构青睐的军工和光伏依旧是重点,光伏有假期港股催化,明天或许好一点,但这些都是对已经持仓的利好,没持仓一般,毕竟预期一致没多少分歧。

总体对于军工和光伏,我觉得还是震荡节奏涨,大涨后大概率得调,短线涨太夸张机构也会减仓,所以控制好节奏吧。

另外还是苹果发布会,这次倒没有媒体猜测黑科技,预期之内的还是带不带快充,但这个东西吧,大势所趋,就像新能源车,你可以现在说它不好,但不能否定它的好。

消费电子这块对果链是利好,去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等,快充利好奥海,海能,安克,目前先看这三只。

还有新能源车,消息催化多一点,特斯拉降价进一步蚕食传统油车市场,9月欧洲新能源销量也在增加,奔驰刚刚宣布拥抱电气化,这一块利好呢,锂电池产业链,电池啊,材料啊,零部件啊,如宁德时代,璞泰来,恩捷股份,国轩高科等等。

至于盘面的高度龙情绪板之类的,现在兴趣不太了,原因有很多,如陈胜、吴广太多,动辄就是炮灰,还不如踏踏实实做逻辑。

国庆期间外围整体小涨,美股纳指涨2%左右,恒指涨3%上下,富时A50涨2%,明天预计是高开,但最怕高开后一步到位。

如果指数真就高开2%上下,剩下的可博弈空间就不多了,真是这样,想填补仓位的开盘可以适当谨慎点,确实想介入,可以先锚定一点仓位,余下等盘中或者尾盘再结合盘面考虑。

行情不是一天两天,真有机会也不会只是一天两天。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