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早上消息,工信部在预告消息发布三天后,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和广电颁发5G牌照。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之前2020年5G商用表,中国的5G商用时间整整提速了一年,我国将成为自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全球第五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
根据工信部此前的表述和动作,这次牌照发放是直接略过试商用进入商用阶段,明显有加速推进5G商用进程之意。
作者:戴老板
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5G牌照终于发了。
这是中国首次跟世界同步应用最先进的通信技术。
我们都知道,通信技术差不多以10年一个周期的速度进行演进,3G中国晚了8年,4G中国晚了4年,5G终于不再滞后,技术上更是领先全球,不仅让美国紧张无比,也让国内投(chao)资(gu)者豪情万丈。
作为通信专业出身的研究猿,很多人都跟我咨询5G。
比如上个月出席一个交流会,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怎么炒5G,我大声喝止了这种投机行为,并把3G4G时的“牛股”都掰了一遍,基本都是过山车式走势,怎么涨怎么跌,听众看后拍大腿称赞,说的确不能跟风瞎炒,要理性投资啊!
晚上他们集体去夜总会玩,没有叫我。
我可不是瞎说。90年代中国搞2G,国内厂商实力羸弱,运营商热衷西方公司的产品,甚至华为的GSM设备都需要先拿到海外运营商订单后,才能获得中国移动的青睐。
这种情况直到3G时代才彻底改观,那时候国内一批设备商已经崛起,相关上市公司也多了起来。
2007年,3G题材开始预热,时值大牛市,光纤光缆动物凶猛,涨幅犀利,汇源通信一年时间翻了4倍。
2008年大熊市板块尽墨,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光纤光缆重新卷土重来,三家主设备商中兴、烽火和大唐也录得不菲的涨幅,一直延续到2010年行情结束。
也就是说,3G时代,给投资者带来最大回报的,是光纤光缆和主设备商,但故事还没结束,4G很快就来了。
2012-2015年是4G热潮的时间段。2012年市场开始有4G牌照发放预期,不过当时市场较差,板块跌幅不浅;
2013-2015年伴随着创业板大牛市,一批小股票被炒作起来,除了光纤光缆板块和极少数成长股,基本上都怎么上来,怎么下去。
从3G到4G,整个板块居然没多少牛股,涨幅最大的板块居然是光纤光缆。
很多如雷贯耳的通信公司涨幅都很小,比如中兴通信10年市值原地踏步,大唐通信已经变成了ST大唐,烽火通信算是比较不错的,但上市18年,累计涨幅只有130%,勉强跑赢活期存款。
而每次3G/4G热潮时,总会有券商找出一堆诸如“受益于技术变化”,“受益于投资规模增长xx%”的推荐理由,但最后却发现,这些利好的驱动因素,并没有相关上市公司赚到钱。
比如两家做射频器件的龙头公司:大富科技和武汉凡谷,就是典型例子。
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是通信基站里的一个零部件,供应华为中兴等主设备商,都曾被重点推荐,也都曾经涨幅惊人,但如果拉长来看,股价全部都是坐过山车:大富科技上市价格12元左右,现在股价13.8元;武汉凡谷上市价格16元左右,现在股价16.4元。
为什么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这么多通信产业链公司,给投资者赚到钱的公司却寥寥无几?这其实跟通信行业的产业链博弈关系有关。
整条通信产业链,其实就围绕着两个中心:通信主设备商(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和通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等),我们的话费先是流到运营商手里,再被运营商做分配,大部分都流入到通信主设备商那里,然后主设备商再做分配,形成一个产业生态。
这种结构下,就会出现三种博弈:
第一,主设备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在中国,这个博弈差不多是5v3,既5家设备商跟3家运营商打交道。
由于运营商数量有限,且采用独特的集中采购模式(全国统一招标),5家设备商之间的竞争非常充分,经常打惨烈的价格战。
这就意味着行业会出现经典的731结构:行业龙头赚70%,老二赚20%,剩下的分10%。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3G/4G/5G都是华为赚走了行业大部分的利润,第二梯队中兴稍微赚钱,第三梯队的烽火通信和大唐电信基本不挣钱甚至亏损。
第二,运营商和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如果主设备商尚可以跟运营商一战,其他供应商则根本没多少还手的能力。在强势的运营商面前,供应商很难有超额的利润,除非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这方面少之又少。
比如成立于2001年的富春股份,主业是给运营商做网络规划设计,是那种典型的受压迫的乙方。
2014年,在创业板牛市的“教育”下,果断放弃苦逼的主业,投身传媒,大手笔并购,2015年更是跟女子偶像团体SNH48签约,获得其品牌授权。
然后一帮中年基金经理打着调研的旗号,在SNH48的小剧场里挥舞荧光棒,场面尴尬,后来他们都被套牢了。
光纤光缆是另外一个典型。
2011年之前,大多数中国的光纤光缆企业都没有核心的光棒(光纤上游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行业本质上市一个低端加工业,利润寡薄。以亨通光电为例,2003年上市,之后10年股价都没怎么动过。
2012年之后,几家龙头公司逐渐掌握核心的光棒技术,国外对手用降价来打压,行业利润仍然寡薄。
直到2015年,中国对进口光棒进行反倾销,使国内出现了光棒的供给缺口,才让龙头光纤光缆企业赚到利润,出现一波可观的涨幅。
因此通信行业光看需求还不够,光纤光缆的需求几十年里扩张了上万倍,即使过去十年也是以年化20%的速度在增长,但厂商能够赚到钱,还是要看供给。
当然,由于运营商都是国企,因此也有不少靠非市场化途径赚到钱的公司,这里就不提了。
第三,主设备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
这个博弈态势跟上个类似:在通信主设备商的强势下,供应商很难有超额利润,除非能够跟着客户一起创新。
华为的竞争力很强,但华为/中兴的供应链压价能力也不是吃素的,大富科技和武汉凡谷就是典型案例。
综上所述,在行业独特的结构下,只有少数主设备商(不上市的那家)和极少数有核心竞争力的供应商才能赚到钱。如果仅凭需求的逻辑(例如:5G带来xxx的巨大投资),是无法找到真正能够给股东带来回报的公司的。
读到这里,有读者可能在疑问:难道没有投资机会?答案当然错误,我在演讲时讲过一句结论:5G的机会不在于5G本身,就好比4G的机会不在4G本身一样。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4G催生出巨大的流量,孵化出之前从未有过的移动互联网生态,4G的机会不在于运营商的投资,而在于网络建起来之后,那些受益于流量红利的应用场景,机会最大的机会,不在二级市场,而在一级市场。
比如家可以想一下,假设现在网络还停留的3G的时代,抖音能否做起来?假如5G出来了,类似抖音的创新会层出不穷。
而5G到来之后,会带来更加恐怖的生态塑造能力:速度快100倍并不是关键,连接数增加10倍和网络时延减少90%,才是核心变量,物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将被极大推动。如果说4G是在修路,5G就是在造城。
因此,如果要投资5G,眼光从二级市场的那些标的身上移开吧,那些目前由于流量/网速/连接/时延等原因做不起来的应用或场景,可能是更好的观察点。
不过,经过这一轮毛衣摩擦的教育和科普,群众们对5G耳熟能详,对华为更是盲目崇拜,随时准备拥抱5G技术,支援贸易前线,为国争光。
在前几天的高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下图的这一幕:
因此,在5G的投资里,我已经看到了当年群众疯狂追逐高铁和中国中车的影子。其实无论是什么G,翻来覆去都能用一句话来阐述:
“牛市,就是过程中所有人都有浮盈,最终只有极少部分人实现盈利;熊市,就是过程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浮亏,最终大部分人割肉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