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天云复盘

每10股派发现金38元,千亿市值的公牛集团,41倍PE贵不贵?

今天,公牛集团(603195)发布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40亿元,同比增长10.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增长37.38%。每股收益4.27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元。算是土豪了。

大家都知道公牛集团是一只知名度很高的股票,大家买插线板的时候,大多会优先考虑公牛、欧普照明、德力西、飞利浦这些大品牌,因为要是起火了很麻烦,还不如多花几块钱买个安心。

公牛刚上市的时候,券商都争相发布报告,理由是:渠道控制力很强,基本都是预收账款;ROE很高,略微超过格力;属于终端消费品,消费频次相对较高……

纷纷看好的后果是,公司一上市,总市值就干到了1000亿,估值45倍。即使到现在回调了一些,市值还有960亿,估值41倍。

即使对标制造业的标杆格力电器。格力现在市值3200亿,估值13倍。公牛还要怎么涨?

最近公募基金的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对照一看,更搞不懂了。

喊了半天,结果只有交银基金一家买了。原来你们忽悠半天,就只有一家基金信了……

基金独门重仓股,算不上是好消息。可以这么理解:

1)基金独具慧眼,别人都没有发现他的价值,就交银发现了。但公牛作为一家热门公司,这种可能性不大。意味着公牛并没有得到机构普遍的认可。

2)交银控盘了公牛,好处是没有别的机构唱对台戏,拉升起来比较轻松,说不定是交银业绩爆发的独门暗器。然后别的基金来给他当接盘侠。这种可能性有,但发生的概率和时间点,都很不确定。

不妨翻一下兴齐眼药,富国5只基金买了该股,结果该股走势也很一般。因为公司的阿托品滴眼液还在搞临床3期,时间要3-5年,猴年马月才能贡献利润,眼药水只能缓解近视,又不是抗癌救命药,别人怎么来对他估值?

因此,交银基金包场了公牛,算不上什么好事,毕竟信息这么透明,吃独食的可能性不大。

但也不能说是坏事。只要公牛业绩起来了,别人照样得乖乖来接盘。

那么,我们来拆解一下公牛的投资逻辑。主要谈一下商业逻辑。

公牛集团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为核心的民用电工产品,包括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数码配件等电源连接和用电延伸性产品。

从知名度来看,转换器是公牛的拳头产品,也是很多人的首选。但其他方面则不然。墙插方面,西门子、正泰也很牛逼,照明方面,欧普、飞利浦、雷士知名度更好。

从下游销售来看,一是2B,房地产企业的精装修,二是2C,消费者日常购买。

2B,精装修房是大趋势,如何与地产巨头合作,这是一个面临的新问题。但插座行业并没有绝对的龙头和第一品牌,议价能力是不够的,走量的话必然要压缩毛利率。

何况现在地产行业整体增长很难了,已经不像从前,建材跟随楼市一起起飞。

2C,转换器属于刚需,但是耐用消费品,使用周期都很长,至少能用几年。你想想,家里一年能买几个?现在地产产业链上的格力增长不起来了。

转换器的下游是小家电,且小家电的单价远高于转换器,更新换代速度也是快于转换器。对比苏泊尔估值25倍、美的估值15倍,公牛的估值实在难言合理。

这或许就是基金虽然都看好,但始终没人买的原因。至于为啥交银重仓包场,实在无法揣测,或许是独具慧眼,或许别有隐情?

有人拿公牛和海天味业、晨光文具来对比,其实逻辑不够充分。一个是食品行业,一个是文具行业,无论经济再差,人总要吃饭做饭,就中国的饮食习惯,厨房里肯定少不了酱油。就文具来说,中国庞大的读书、工作人群,都需要写字交流记录,这两个公司的产品是有很大想象空间和市场的快消品。

公牛严格来说属于地产产业链,现在地产行业整体增长有限,公牛的产品也不是快消品,复购率怎么说?

有了以上的理解,再来看看券商怎么说的。

国盛证券分析,公牛拥有无坚不摧的流通渠道壁垒、在民用电工领域的品牌口碑和信任度,产品力和成本优势,预计未来10年公牛收入将在700-800亿规模,而目前仅100亿左右。

以上这些优势没问题,不过现在营收100亿,怎么变成800亿,特么也太跳跃思维了。

券商还从几个角度,将公牛集团与海天味业进行对比:

1)从目前主业的行业属性上,海天味业所在行业成长性高于公牛集团。

2)海天味业的渠道优势更为均衡,且品类拓展在渠道共用性上更强。海天味业自身的餐饮渠道占比约70%左右,剩余商超、流通店等渠道占比30%。海天味业务的终端营销网点数量达33万个左右。而公牛所在的民用电工领域,行业层面墙壁开关业务渠道TO B和TO C端基本为各50%,但是公牛目前的渠道主要在C端。

3)从市场格局看,调味品领域海天优势明显,而公牛在各品类中的优势存在差异。

4)增长的稳定性海天味业高于公牛集团。

券商的结论是:市场愿意给成长性和确定性更高的海天味业更高的估值,公牛比较难超越海天的估值,预计将与海天存在一定估值折价,若折价10-20%,则公牛的估值上限在40-45倍左右。

问题是,海天显然是高估的,即使是再乐观的机构,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海天更多是在市场悲观情绪下,机构为了寻求确定性而抱团取暖。医药也是如此。现在食品饮料、医药的机构已经过于拥挤,相反,科技股在调整之后,更有性价比了。

所以,海天现在的估值是不合理的,最多赚一个业绩增长的钱。拿海天来比公牛,更加不合理。

再来比较一下天味食品。

天味的火锅底料和酸菜鱼调料,也是高频消费品。虽然底料被颐海国际压着打,但毕竟A股只有天味一家,可以给估值溢价。而且酸菜鱼的贡献率也很大。

不幸的是,天味也是出道即巅峰,上市开板就200亿市值,估值70倍。颐海国际市值600亿,估值也才70倍。

所以,天味虽好,也只有短期博弈性机会,始终没有走出趋势性行情,就是由于估值无法继续提升。

最近一些大热的次新股,都是这个毛病,上市涨太多了,透支了估值。反倒是一些老股,还有预期差。

最后给点信心,公牛的财务、渠道很牛逼,如果出现了系统性的杀跌,还是可以入场的。23-30倍的时候可以考虑,毕竟公司未来的增速还是存疑的。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