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天云复盘

高端 PI 膜国产替代,电子级 PI 聚酰亚胺黄金薄膜概念股都有那些?

聚酰亚胺(PI)材质,用于屏幕保护层。而聚酰亚胺(简称:PI膜)的用途不仅仅折叠屏保护层,PI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之一, 被称之为“黄金薄膜”,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微电子、航天军工以及轨道交通等行业。

聚酰亚胺产品以薄膜、复合材料、泡沫塑料、工程塑料、纤维等为主,可应用到航空航天、电气绝缘、液晶显示、汽车医疗、原子能、卫星、核潜艇、微电子、精密机械包装等众多领域。

PI 材料中,PI 薄膜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耗、耐高温、防腐蚀等特殊性能,已经成为电子和电机两大领域上游重要原料之一。

电子级 PI 薄膜的主要应用包括:柔性基板和盖板材料、COF 柔性基板、FPC 基板和覆盖层材料、石墨散热片的原膜材料和 5G 应用的 MPI 等。

PI 材料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市场由国外少数美日韩企业所垄断,包括美国杜邦, 韩国 SKC Kolon PI,日本住友化学、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钟渊化学(Kaneka)和东丽等。国内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台wan的达迈科技和达胜科技,以及中国大陆的时代新材、丹邦科技、 鼎龙股份、国风塑业、新纶科技、中天科技、万润股份和瑞华泰。

全球主要 PI 厂商

PI膜目前一个重要应用是在挠性覆铜板(FCCL)上,主要用作绝缘基膜以及覆盖膜。FCCL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信息产业和各种国防工业所用挠性印刷电路(FPC)的主要材料。

我国目前的 PI 薄膜市场在制造水平还比较落后,高端 PI 膜高度依赖进口。2017 年,PI 膜市场主要参与者,分别是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钟渊化学、迈达、韩国 SKC 等。

不过,从目前来说,国内PI膜国产化进度还是比较缓慢,国内涉及PI膜企业大部分处于研发、试产阶段,仅龙头的国风塑业在PI膜业务上能获得较高的营收,其次是丹邦科技,不过PI膜的业务占比太低,仅占营收0.82%。

丹邦科技是所有PI膜概念股中,对PI膜生产和研发时间最久的上市公司,自主研发PI膜技术,并且自产自用,在国内PI膜业内处于一流行列。

丹邦科技是世界唯一具备量产TPI量子碳基薄膜,TPI量子碳基薄膜主要用于5G手机、芯片、笔记本电脑以及柔性屏散热等(散热是5G手机的关键技术),TPI薄膜碳化技术改造项目已试生产成功。

自主研发成功并成功试生产,已被苹果看中,华为大概率也在试用丹邦科技拥有的量子碳基薄膜用于5G手机散热。

丹邦科技目前PE-TTM(扣非) 为397.64倍 高估,PB(不含商誉)为 3.63倍 中位

国风塑业:在2016年与国内PI膜的龙头——深圳瑞华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也一举跻身于国内最一流的PI膜企业行列。PI膜生产线已建设完毕,试产成功,预计今年就将投产。

国风塑业目前PE-TTM(扣非) 为503.73倍 高估,PB(不含商誉)为 2.38倍 中位

中天科技:在去年7月份宣布成功试生产PI膜,将在2020年实现量产,准备募集3.57亿,继续研发和扩大生产。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期为 26 个月,二期建设期为 18 个月,全部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年产 600 吨高性能PI薄膜系列产品产能。

中天科技目前PE-TTM(扣非) 为19.95倍 中位,PB(不含商誉)为 1.66倍 中位

新纶科技:与苏州聚萃合作,双方拟共建聚酰亚胺(PI)树脂及薄膜产线,推进黄色PI和透明PI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完善新纶科技在光电显示领域上下游产业链,把握市场机遇正式布局柔性显示关键材料产品。

新纶科技目前PE-TTM(扣非) 为-285.99倍 亏损,PB(不含商誉)为 2.45倍 低位

时代新材:在2019年10月已经宣布将生产PI膜的全资子公司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这种让人费解的行为,最不值得追捧。

时代新材目前PE-TTM(扣非) 为-10.46倍 亏损,PB(不含商誉)为 1.35倍 低位

柔性屏OLED概念股中,能涉及到核心技术PI膜的也就这5只了。丹邦科技往高端方向发展,但目前还未量产,与龙头国风塑业差距太大。

另外,PI原材料方面,涉及企业有鼎龙股份和万润科技。

鼎龙股份:拥有自己的PI浆料专利和1000吨PI浆料产能,连国风塑业也才几百吨。预计抛光垫业务和用于柔性显示基板材料的PI浆料业务在2020年将分别贡献2亿和1.8亿营收。

鼎龙股份目前PE-TTM(扣非) 为63.87倍 中位,PB(不含商誉)为 4.37倍 中低位

万润科技还处于起步阶段,PI浆料还在研发当中,并没有量产或者试产的产品。

时代新材目前PE-TTM(扣非) 为-4.01倍 亏损,PB(不含商誉)为 3.41倍 中位

2017 年全球PI 薄膜的市场规模为15.2 亿美元,预计2022 年将达到24.5亿美元。其中,电子显示、柔性印刷电路(FPC)和导热石墨膜将成为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

尽管 PI 膜技术壁垒较高,但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以及柔性 OLED 手机和 5G 应用 的需求拉动,现阶段成了国产替代发展的重要机遇。

聚酰亚胺薄膜全球市场增长空间较大(单位:美元)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