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实质就是:数据 + 模型 = 服务,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采集数据,并实现云端部署的操作系统,最终,实现生产过程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制造资源配置等。
另外,许多人会把工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混淆,工业互联网是指工业互联的网,而不是工业的互联网。
工业物联网指的是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工业互联网涵盖了工业物联网,但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实际上与万物互联理念有相似之处,相当于是工业企业的万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工业操作系统,功能类似Windows、安卓、iOS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由边缘层、IaaS 层、PaaS 层及应用层构成——
边缘层是基础,向下接入工业设备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工业 PaaS 层是核心,基于通用 PaaS 并融合多种创新功能,将工业机理沉淀为模型,实现数据的深度分析并为 SaaS 层提供开发环境,是平台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
应用层是关键,主要提供覆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业务应用及创新性应 用,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终价值。
到了5G时代,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工厂将是 5G 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利用 5G 网络将生产设备无缝连接,打通设计、采购、仓储、物流、生产、质检等多个环节,使生产更加扁平化、定制化、智能化 ,从而构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网络。
现有网络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痛点
5G三大特性,高速率、广连接、低延时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5G 工业互联网在通信环节产业链参与者包括:感知/数据采集(芯片\传感器 \RFID 等)、数据传输(通信模块\工业级网络设备)、云基础设施(云计算中心\MEC)、工业云平台(PaaS/ ERP/MES/DCS SaaS 等)等等。
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边缘采集:缺乏工控领域的领军企业,95%中高端PLC市场、 50%以上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国产化的工控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仅占35%的市场份额。
工业IaaS层:同步于全球领先水平。
工业SaaS平台:市场集中度极低,高端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缺乏开发者社 区。需要大量第三方开发者和企业合力开发出面向细分领域的应用。
工业PaaS平台:市场集中度较低。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经验及知识的沉淀,目前来看大型制造业在该领域具备优势,有望发展建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领先工业PaaS平台。
云服务平台及通用PaaS平台:市场高度集中。自建成本极高且通用性极强,在云计算领域有长期积累的少数ICT 巨头有较大优势,将主导该市场。
连接与边缘计算平台:市场集中度较低。在工业协议领域有长期积累的设备提供商、制造企业及自动化企 业在该市场具有较大优势,有望成为工业连接领域的领导者。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包括——
应用层(SaaS层):用友网络、东方国信、赛意信息、宝信软件、汉得信息、今天国际、鼎捷软件、启明信息。
工业互联网平台(PaaS层)包括:工业大数据平台(PaaS层)、云平台(IaaS层)、传统制造企业主导、互联网企业主导——
云平台(IaaS层):浪潮信息、东土科技、宝信软件、光环新网。
传统制造企业主导(B端):三一重工、海尔集团(海尔智家)、工业富联、徐工信息(徐工机械)、美的集团、。
互联网企业主导:东方国信、用友网络、剑桥科技、浪潮信息、启明信息。
网络层包括:工业网络通信服务、通信设备、通信运营商。
通信设备: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紫光股份、星网锐捷。
数控系统(软硬件):弘讯科技、华中数控、沈阳机床、罗博特科。
感知层包括:传感器、MCU芯片、无线模块、机器视觉。
传感器:四创电子、耐威科技、必创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远望谷、达华智能。
MCU芯片:中芯国际、微芯科技。
无线模块:高新兴、移远通信、广和通、映翰通、移为通信。
机器视觉:中科信息。
工业机器人等:机器人、新时达、华中数控。
执行层包括:纺织服装设备、建筑设备、汽车制造设备、自动化装备。
纺织服装设备:杰克股份。
汽车制造设备:广汽集团。
自动化装备:罗博特科。
安全防护软件及系统:卫士通、启明星辰、蓝盾股份、北信源、深信服、绿盟科技、中新赛克。
从工业互联网细分到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以及 RFID 等感知装置——
传感器:必创科技、歌尔股份、汉威电子、中航电测、苏州固锝、华工科技、士兰微、大立科技。
RFID(射频识别):远望谷、新大陆、航天信息、东信和平、科陆电子。
摄像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语音识别:科大讯飞。
视觉识别:中科信息。
地图定位: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华测导航、中海达、海格通信、四维图新。
芯片:北京君正、润欣科技、国民技术、兆易创新、长电科技、大唐电信、东信和平、 天喻信息。
目前,对于传统工业行企业,由于成本负担压力等因素,数字化改革难度偏高,因而中国工业行业市场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从而反映出工业数字化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机械与能源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程度最高,累计占比高达58%,平均渗透率仅9.09%。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高额补贴的刺激下,国内制造企业,工业软件服务商、工业设备提供商及ICT四类企业多路径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
近两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实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3月,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类 产品数量已高达269个,超过了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总和。在269个平台类产品中由制造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占比高达46%。
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约为4700亿元,预计2018年到2019年年均增长约18%。具体到绅分市场结构上看,基础设施、软件应用、通信平台、工业安全的占比分别是 40.90%、30.70%、27.60%、0.80%。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及新技术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规模会持续增长,预测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38.2亿美元,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
去年11月,工信部印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5G+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
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明确了工业互联网作为未来5G技术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未来发展前景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