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的定义部分。
缠师原文: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
我的理解: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假定某级别走势类型为5分钟级别,次级别走势类型就是1分钟级别。那么三个连续的次级别只有两种方式“上下上”或者“下上下”,不管这两种那种方式无疑重叠的那部分都是中间的那个1分钟走势类型。我画个图,各位也可以自己画。
然而,我发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是把整个“上下上”或者“下上下”给理解成中枢,也就说中枢成了三个1F走势类型,那我在画一个这种理解的中枢。
看了上图,我想各位一定觉得特别眼熟,因为这是网上绝大多数缠论教材都使用的“标准”中枢画法。那么这两种中枢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从缠师的文章中,先去找各自的依据。
二、中枢的缠师原文及证明。
1、缠师原文:
《第29课,转折的力度与级别》:那这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里所具有的中枢都是5分钟级别的。
我们把级别代入缠师的举例公式:a(1分钟)+A(5分钟)+b(1分钟)+B(5分钟)+C(1分钟),如图:
红色是1分钟,中枢级别是5分钟。那么这个图就跟上面提到的第二种中枢是一样的。
2、缠师原文:
《教你炒股票 32:走势的当下与投资者的思维方式 》:在上面例子30分钟的a+A+b+B+c里,A是已出现的,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
不用说,这里的意思跟上面那段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你画出的图也是一样的。
3、缠师原文:
《第14课:喝茅台的高级程序》:这里给出一个缠中说禅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这点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可这里有个问题,这个第二类买点是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但是缠师却没有说,这个买点是个盘整背驰买点还是一个趋势背驰买点?这就是一个问题了。那我们干脆把图画下来,代入级别:a(1分钟)+A(5分钟)+b(1分钟),那么这个中枢是5分钟的中枢,也就是说连续三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我们画两个,一个是盘整背驰买点,一个趋势背驰买点。先画一个盘整背驰买点图,但是在画这个图之前,我们先画一个1分钟的盘整背驰买点图(绿色为线段),如下图:
这就是次级别的盘整一买图了,1分钟级别的中枢确定1分钟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末端为一买。那现在简单了,这个1分钟的一买其实就是5分钟级别的二买,也就是5分钟走势类型第一个5分钟中枢的末端。等于说这个1分钟的盘整就是中枢A了,那么我们给这个中枢A加上a(1分钟红色)和b(1分钟),用红色箭头来表示,于是上图就变成了下图:
但是总觉得这图有点奇怪?(这有点像我们第一节中枢定义画法的第一种中枢画法),按照我们代入的级别a(1分钟)+A(5分钟)+b(1分钟),中枢应该是3个1分钟走势类型。应该是3个才对。好像这个图不正确。重新画一个中枢是3个1分钟的图。如下图:
这个图才符合我们上面说的情况,但是它又不符合次级别一买的情况了。头晕吗?缠师您是“逗你玩”吗?
(所以这里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了,一定是有一个中枢的级别画法是假的?大家自己可以思考一下,去原著里找一下相关的证据。当然我本人是极其拥护“缠论”的,只是一时兴起,想给大家写个明白,结果搞的好像是个缠黑一样,哈哈。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缠论就没办法用。缠论体系都得崩溃。缠论体系并没有崩溃,而且我用的上好。)
所以在通过缠师原文的阅读里,发现有其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些东西其实挺绕人,而且给很多学习缠论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包括我自己初期也在这里转了打转了很久,左右不得理,就包括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坐那都光梳理这个文章以及论证的方式就思考了一个小时之久。不能光说那种中枢定义画法错,还得说他错在哪里?逻辑上的矛盾问题等等,还得有理有据。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就存在更绕人的一些逻辑点,希望各位耐心的多看看,我想应该是值得的。毕竟这个地方梳理清楚了,整个缠论可以说是打通任督二脉一般通畅,当然这句话是自吹自擂,不过想当初我自己从这个弯子里绕出来的时候,确实有如此的感觉,因为这个点是我缠论体系构建完成最后一个突破点,可以说这个点解决了,整个缠论理论体系算是构建通常,可见中枢在缠论的重要性,没有中枢,就没有走势类型,就没有走势级别,没有级别就没有走势级别的递归,就没有第一二三类买卖点,就谈不上缠论的理论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中枢在缠论体系的基础性有么重要。
回到上面我们画的两个中枢图上,我们把两个中枢的图和次级别的反映图都先拿出来在回顾一下。
当然有朋友就说了,这第二种中枢的画法不就是“盘整+盘整+盘整”吗?对呀,按照缠师说“盘整+盘整+盘整”就构成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我们设定的红色箭头是1F,那么中枢级别是5F,这没错啊,脑袋又晕了。但是这和次级别的一买又矛盾。所以这里肯定有一个糊涂的地方。
那么下来,我们不妨先放弃上面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去看看缠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到底这么操作的,我们能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去找到一些东西,来帮助我们对中枢的定义做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这里我找到两处原文案例,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一些话语缠师都透露了他对中枢的定义。
三、缠师原著中实际走势的中枢的画法及认定。
案例一:《第54课,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我们就从g0开始,当下地进入图形中。显然,当下走到g1时,由于只有两段,所以不形成任何中枢,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分笔操作者,那么g1就构成一个第二类卖点了。当走势发展到d2时,一个 1 分钟级别的中枢就形成,区间是[d1,g1]。
注意,缠师在这里明显指出,下上下中的上,才是中枢。同时,g1是二卖。这也就是说,中枢是第一种定义画法。
案例二:《第56课,530印花税当日行情图解》:显然,这第一段的 1 分钟以下级别走势类型是以向下缺口的形成构成的,根据第二类卖点的定义,就知道,一旦一个 1 分钟以下级别的向上过程不能创新高或背驰,都将构成第二类卖点。因此,当图中 A 段走势出现时,一个构成第二类卖点的走势就当下地形成中。
显然这和案例一是完全相同的状况。A的高点就是二卖。
案例三:《第57课,当下图解分析再示范》:如果那7当成是第一类买点,那么9就是第二类买点了,这符合次级别上,次级别下,不创新低或盘整背驰的定义,对比一下2点和9点,一卖一买,都是第二类的。当然,在78里,其中的下也是一个第二类买点,但该买点的级别比9这点要低。
这里除了重复上面确认上个案例中A的高点(在这里是2点)是二卖以外,还确认了9这个点位的二买,还提到7-8里的次级别二买。
案例四:《第60课,图解分析示范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级别走势从B0下跌到A1反弹到B1,再跌破下跌到A2,再反弹到B2,这可以分为两类:一、B2低于A1,二、B2不低于A1。显然,第二种情况,会构成某更大级别的中枢,而第一种情况没有,因此这两种情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根据这段原文,我们分别画出两种情况的图:
恍然大悟,原来都没有错,只是表示的级别不同。所以第二个中枢的级别比第一个高一个级别,那么第二个的走势级别也会比第一个高。看到这里,我想您肯定是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级别不同的中枢画法。所以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中枢定义,我们根据这个中枢的定义,我们现在可以断定,中枢定义的画法一定是第一种,第二种表示的更高级别的中枢。但是等等,迷雾还是没有完全的解除,毕竟前面文章我们还是列举了一些缠师的原文,从另外的角度佐证了第二种画法的正确性,这个怎么解释?
四、原文中枢定义的再梳理及走势、走势类型与级别的理解梳理。
虽然我们上面论证并且确定了中枢的定义,可是缠师还有些问题没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比如说:5分钟级别趋势a+A+b+B+c其中中枢A和B的级别是5分钟这个问题,却和中枢的定义画法不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回顾一下中枢的定义:
《第18课,不被面首的雏男是不完整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我们注意这里后面的一句话:“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这句话就再明显不过了,第二种才是正确的中枢画法,可是这和《第60课》所描述的又矛盾了。(嘿嘿,我真不是缠黑。)如果你从第一篇看到这里,跟着我的思路一起到了这里,如果你也产生了如上的混乱,这时候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到底是缠师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我们继续回到缠师原文:
《第18课,不被面首的雏男是不完整的。》开篇的前面几段文字中:
首先把前面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定理列举如下: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趋势:上涨、下跌。
(我们注意一下,这里提到了三个概念:走势、走势类型、趋势。)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这一段定义,其实就把这个问题给说的清清楚楚了,只是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已经看明白了。从上面这段原文定义中,我们可以看明白一个问题,走势是可以分解成“盘整和趋势”两种走势类型。也就是说,一个上涨走势,如果有两个不重叠的走势中枢,则说明是个趋势,方向向上就是上涨,方向向下就是下跌。如图:
上图两个走势(黑色),一个是下跌趋势(红色),一个是上涨趋势(红色)。
上图还是两个走势(黑色),一个是下跌的盘整(红色),一个上涨的盘整(红色)。
通过这两个图,我们就应该明白,站在本级别的角度来说,本级别的走势类型,是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通俗来说5分钟的走势类型是一个30分钟的走势。5分钟的上涨盘整走势类型还是一个30分钟的上涨走势。划重点:走势的级别和走势类型的级别是连个不同的级别概念。(这在形态学中,就类似于大多数人常用的5F一段=30F一笔的概念。根据走势分解定理二,三笔构成一段也是这么来的。)
现在我们清楚了,假设刚才画两个走势图中红色代表1分钟级别,那么黑色就代表5分钟,也就是说红色中枢是1分钟级别,那么图中的走势类型级别是1分钟,所以上面的图我们对于级别的定义就是1分钟的上涨或者下跌趋势和一分钟的上涨盘整和下跌盘整。而这两种走势类型站在更大级别角度来说只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现在我们在看“第二种中枢画法”的级别就应该是这样,我们还沿用上面红色是1分钟级别,黑色是5分钟级别,如图:
那么上面这个图的中枢,是5分钟级别,所以这个两个走势类型是5分钟级别的上涨趋势,同时也是一个30分钟级别的走势。最后,我们再梳理一下级别递归这个含义,这也是一个存在很多误区的地方。根据前面二篇文章到这第三篇现在,(划重点)我们梳理出:1分钟的走势组成了1分钟的走势类型(比如说:3个1分钟的走势组成了一个1分钟的盘整走势类型),而1分钟的走势类型可以看做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5分钟的走势又组成了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5分钟的走势类型又可以看做是一个30分钟的走势。30分钟的走势又会构成30分钟的走势类型,30分钟的走势类型还是可以继续看做一个日线级别的走势。以此类推(递归)到更大级别。还是给大家画个图示意一下:
这个图就是从1分钟级别(红色)递归到5分钟级别(黑色),再递归到30分钟级别(蓝色),最后递归到日线级别(黄色),图有点乱,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你只需要在1分钟K线图上,从笔开始到段,到1分钟,到5分钟,到30分钟一直这样递归到更大级别就行了。
再看原文:
《第63课,替各位理理基本概念》如果我们首先确立了显微镜的倍数,也就是说,例如我们把1分钟图作为最基本的图,那么就可以开始定义上一课程说的分型、笔、线段等等。有了线段,就可以定义1分钟的中枢,然后就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然后按照递归的方法,可以逐步定义5分钟、30分钟、日、周、月、季度、年的中枢和走势类型。而有的人总是不明白,例如总是在问,5分钟图怎么看,30分钟怎么看,其实,如果你选择5分钟或30分钟为最基本的图,那么和1分钟的看法一样,只不过你的显微镜倍数比较小,看起来比较粗糙而已。而如果你已经选择1分钟作为最基本的图,也就是选定了1分钟这个倍数的显微镜,那么看1分钟图就可以,所以,本ID也就不断在1分钟图上进行线段的记号来示范。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如果用1分钟图这显微镜,5、30分钟等图还有用吗?当然也是有用的,例如走出一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已经完成了,就可以在5分钟图上相应记号上,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记忆,否则当1分钟图上的线段成千上万时,肯定要抓狂的。而有了5、30、日等图,就把相应已经完成的走势类型记号上,实际上,在1分钟图上需要记住的,只是最近一个未完成的1分钟走势类型。
我的理解:所以我对缠论递归的理解是,从最小级别的中枢(1分钟中枢)开始正式进入到递归的程序,一级一级的递归到更大级别,而缠师从62课开始,后面的开始进入到形态学课程的文章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画笔和画线段的问题,而线段是构成1分钟级别中枢的零件,由此可以看出,缠论里相对来说动力学的比重就比较大了,同样你也可以将动力学的用法,直接贯穿到笔和线段的使用中。再说一点,注意一个上面段落的一个细节—选择1分钟作为最基本的图,然后上面先画笔,然后是线段,有了线段就可以确定1分钟中枢了,然后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是5分钟的走势),所以你的各个级别走势都可以在1分钟图上看到。这样才是递归的根本意义,而并非说让你去5分钟k线图上去画笔线段和中枢,然后确定这是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或者让你去30分钟k线图上去画笔线段和中枢然后确定这是30分级别的走势类型。当然不是说不能这样用,只是这样比较粗糙,关键是理解上出了问题(理解上的问题,很难保证你其他地方理解不出问题),而且使用起来精确度不高,精度不高就意味着风险,而且区间套也没办法使用。
那么现在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得以圆满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缠师的思维逻辑实际上是非常严谨而缜密的,有的只是我们对缠师的认识不够,造成的理解上的偏差,使得我们在理论上会产生一些自以为是的“矛盾”。当然,我只是给大家做个引子,我希望我们在缠论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缠师的原著中,像这样“以缠论解缠论”,“以缠论论证缠论”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我相信在我们学习缠论的路上会有更大更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