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风险虽然没有利润造假那么敏感,但危险性和恶劣性却毫不逊色。
资产和负债有很大的不同,负债往往真实,资产却往往存在水分:负债非常差的情况你很难指望它变好,但资产非常丰厚却可能只是假象。这种情况在某些养殖类企业屡屡出现,这类企业的存货就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账面上显示的数以亿计的存货,很可能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下不翼而飞。更糟糕的是,就是连一些存货的清点都是个难题:以獐子岛为例,该公司的存货都在海里,海底下到底有多少海参、扇贝,谁能说得清?而这些扇贝莫名其妙的偷偷溜走,又如何断定就是在财务造假?或者如何能够预料到某些上市公司会以如此无耻的手段来粉饰报表?
一、存货
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占比很大需要十分的小心。一定要仔细看财报中对存货减值处理的具体判定是什么条件,以及存货的具体结构是什么(产成品、原材料等各占多少)。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是否很快(比如电子消费产品或者流行服饰服装)?或者存货中的原材料价格是否经常发生变动(比如原材料以石油、化工、化肥、农产品为核心的)?企业计入存货时的买入价格是在高位还是低位(比如正好在上一个原材料价格高峰的时候大量买入)?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也是造假的重灾区:应该收回的总是未必能收回。一个公司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值,在同业的对比中可以作为一个经营观察的重要指标。横向比较过高的“应收占营业收入比”一般说明公司的销售政策偏向宽松。而这个指标用来对过去年份进行纵向同比,如果出现持续的升高,则揭示公司大大放松了回款要求:可能遭遇了激烈的竞争。突然异常高的应收账款更要特别小心。应收账款的结构也必须进行了解,到底大多数的应收账是1年内欠的还是欠了很长时间的?不同欠款周期的坏账预提额是多少?如果同业的别的公司都是3年以上的应收帐90%计提坏账,而该公司却只计提20%,显然其业绩有明显的粉饰和潜在的风险,对公司管理层及大股东的诚信度也要警惕。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利润表中不太引人注意的一项,对于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公司来说不常见到。但对于那些在资产负债表中拥有较高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产”的公司就需要留意了。这些资产在持有期间以获得资产时的成本记账,但其实际价格却可能是变动的,比如股价和房价。这二者之间的差价就是公允价值变动的来源。好在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远离那些拥有大量与其经营不相关资产的公司就可以了。
四、无形资产、商誉
无形资产、商誉也是资产风险中的常客。对于无形资产突然增加的情况要小心鉴别,看看是否是由于将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结果。商誉是通过收购兼并行为取得企业时支付的高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溢价部分。喜欢搞资本运作,收购大量企业的公司往往商誉值极高,但当被收购的企业出现亏损等经营不善的后果时,商誉就要减值,从而对业绩造成影响。应对方法也很简单,高度警惕费用资本化和大肆收购兼并的企业。
五、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的妙处就在于,由于是在建状态,所以对它的确认可以随心所欲而且不容易被查证。既可以通过推迟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时间,用来规避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也可以把说不清楚流向的钱一股脑儿扔给在建工程。对于前者,表现为总是拖延在建项目的工期。对于后者,就是总是有一大堆的在建项目,你既搞不清为什么要建,也查不明白建设的真实成本。很显然,一个专注于主业的公司要搞庞大的在建工程更困难些,因为必须解释清楚工程与主业的关系。但如果业务很杂,而且是多元化的那就名正言顺了,非常适合上演好戏。
最后总结一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关注利润表,而往往忽略资产负债表。但实际上优秀的公司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强大健康的资产负债表,靓丽的利润表如果是以脆弱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那么这可能只是个美丽而脆弱的沙雕。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化往往是业绩即将出现大变化的危险信号。
为什么轻资产、业务简单的公司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要高度专注管理者诚信踏实的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简单、清晰、诚实,造假的可能性远远小于那些资产庞杂、业务多元化、管理者“过分聪明“手眼通天”和“商人气息浓重”的公司。与其让自己变得比狐狸更狡猾,还不如根本不与狐狸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