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天云复盘

K线分型和合并判断顶部和底部 分型实战应用

在整个投资市场当中,关于K线的用法有很多,有K线组合,例如旭日东升,三连阳,也有K线形态,例如M头,W底,但K线组合稳定性差,K线形态出现的次数太少,令这两种应用方法虽然广为人知,但应用过的人却很少,今天让我们来了解K线的另一种用法,分型。

K线分型起源于缠论,是缠论当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分型的主要意义是用来判断顶部和底部,当出现分型后,表示着当前顶底的形成,分型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当三根不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中间K线的高点是三根K线中高,中间K线低点也是三根K线中高,那么就表示顶分型的成立(需要注意,构成顶分型的三根K线,不管是阳线还是阴线,都可以),当价格形成了顶分型,即表示价格见顶。

底分型也是一样的,当三根不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中间K线高点是三根K线中低,中间低点是三根K线中低,那么就表示底分型的成立(注意,构成底分型的三根K线,同样不论他们是阳线还是阴线),当价格形成了底分型,就表示了价格即将见底。前面提到的不存在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左侧是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右侧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这样对比,相信我们都应该很清楚了,存在包含关系,指的是,左侧的K线从大小上来讲,已经完全讲右侧的K线包裹住,注意,这个完全包裹住,影线包含也是可以的,甚至来讲,如果高点和低点是一致的,也是属于包含关系。

现在,你知道如何判断K线是否形成了分析吗?:案例一:

上图中,是价格产生顶分型后,产生下跌(两个红色框内,都是顶分型)。

在这幅图当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价格在产生底分型后,开始上涨,(三个红框内,都是底分型)。

K线的合并

前面提到了分型的顶底,是三根不存在包含的关系的K线,那么如果K线存在包含关系,就不属于是K线分型吗?不是的,只要处理过K线包含关系后,这三根K线仍然符合K线分型的定义,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这是一个K线分型,闲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进行K线合并。首先,处理K线包含关系一定是相邻的两根K线,不能中间隔着一根K线,如下图所示:

上图当中,是按照上涨趋势所判断的,在处理K线包含关系前,我们先来确定,现在的趋势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存在包含关系的第一根K线和左侧相邻的第一根K线做对比,如果两根K线的高点对比是上涨,就按照上涨趋势处理,如果两根K线的高点对比,是下降,就按照下跌来处理。

在图中,2和3这两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按照时间顺序不可逆原则,2这根K线是两根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中第一根,那么他左侧相邻的第一根K线就是1这根K线,这个时候,1和2的高点做对比,是上涨的情况,所以,图中这个K线包含关系,按照上涨来进行处理。

按照上涨来处理K线包含关系,就是高点取高点,低点也取高点,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注意观察上图中,红色的部分,红色取了这两根K线中的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其中,2这根K线高点在这两根K线高点对比中高,3这根K线低点在两根K线低点对比中高,也就是说,2这根K线高点高于3这根K线的高点,3这根K线低点高于2这根K线的低点,所以这两根K线所取的高低点就如图中红色所示,终这两根K线合并后所形成的新K线,就如同红色K线所示。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并K线的过程中,两根K线高点的对比和低点对比,是指高价和低价之间的对比,也就是需要关注影线,不能直接以K线的实体进行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跌的包含关系处理,先一起看下图:

关于下跌的包含关系和上涨的处理十分类似,重点还是在判断当前趋势是上涨还是下跌,判断的方法前文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重点讲一个问题,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如果判断上涨是应该看高点,如果判断下跌,是应该看低点,也就是说,在判断当前趋势方向的过程当中,如果是上涨,直接对比两根K线的高点就可以,如果是看下跌,应该看两根K线的低点,这是从趋势判断的角度来讲。

而前文之所以讲到,不论上涨还是下跌,都直接对比两根K线高点的原因在于,当两根不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我们可以发现的是,他们的高点和低点一定是不一致的,如果两个高点对比是在上涨,那么两个低点对比一定也是在上涨,而如果两根K线他们的高点对比是下跌,那么低点也一定是下跌,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讲,就没有说的这么复杂了,我们直接对比两根K线的高点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跌的K线合并,在上图当中,2和3这两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按照时间不可逆原则,2是2和3这两根存在包含关系K线当中的第一根,那么他左侧相邻的K线就是1,接下来1和2这两根K线高点做对比,是下跌,所以按照下跌来进行划分。

下跌处理包含关系是低低,也就是低点取低点,高点也取点,在2和3这两根K线的高点和低点对比过程当中,2的低点是低的,3的高点是低的,因此形成的K线就如图中绿色K线所示。今日所讲的K线合并,主要是两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进行合并,那么在实际的行情当中,肯定还存在多根K线的包含关系,道理都是一样的。

复杂的K线合并:

现在一块了解复杂的K线合并,这里所指的复杂K线合并是存在2根以上包含关系的K线。多根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和2根K线的包含关系处理,差异化并不大,主要是对于多根K线包含关系的先后处理顺序以及处理方式需要注意。首先我们看一幅图片:

因此,通过对比1和2这两根K线的高点,我们能确定的是,这次的多根K线处理应该按照高高来进行,所以,如上图所示,2和3这两根K线的合并形成了右侧的红色K线。这里需要注意,在多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需要合并的情况下,我们的合并顺序首先必须遵守时间不可逆的原则,从左向右合并,因此,一次的K线合并,就是2和3这两根K线的合并。在2和3这两根K线合并完成后,再根据合并完成的K线5,和K线4进行合并,如下图所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4这根K线不能和3这根K线合并,也不能和2这根K线合并,是只能和5这根K线合并,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

在5这根K线和4这根K线合并前,也需要先判断接下来5和4的合并应该是向上还是向下,判断方式依然没有变化,需要将合并后的K线5和K线1进行对比,如果高点抬高,就按照向上进行合并,如果高点降低,就按照向下进行合并。

在上图的对比当中,明显是高点抬高,因此,需要按照上涨来处理,也就是高点取高点,低点也取高点(如果对这部分不太理解,可以看昨天的文章),形成了新的K线6。这就是复杂的K线合并,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的操作当中,却还需要多多练习,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解析。

上面这幅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包含关系,图中有6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具体我们来分析一下,图中2和3存在包含关系,而1和2的对比是上涨,所以按照高高向上进行合并,在这样的合并后,形成了红色的K线a,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a这根K线和4也存在包含关系,而a和1对比是高点抬高,所以按照依然按照高高处理,从而得出K线b。

K线b和5依然存在包含关系,依然要处理,那么b这根K线和1对比同样是抬高,接下来的处理依然是高高,所以的出来K线c,K线c和6这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同样K线c和1这根K线对比是抬高,按照高高处理得出K线d,K线d和7这根K线存在包含,同样K线d和1对比是抬高,按照高高处理后得出K线e。这就是整个的处理流程,多根K线处理后,就是下图:

在中间6根K线处理过包含关系后,形成了2这根白色的K线,2和1、3这两根K线,共同沟通了一个顶分型。

分型实战应用

前面已经详细描述了什么是分型以及分型的判断方法和K线的合并相关知识,相信看过前两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已经对分型有足够的了解,而分型的名字叫做顶底分型,那么产生分型后,价格就一定会上涨或者下跌吗?不是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有一个概念,顶底等于分型,而分型不等于顶底,详细来讲,就是顶底产生后,我们可以观察,顶底的位置一定有分型,但是,产生分型后,不价格却不一定会产生顶底,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只能讲,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产生了分型,行情产生顶底的概率比较高,所以K线分型又称为顶底分型。

这一现象,也符合市场本身存在的规律,就是不存在百分百的操作准确率,只存在相对准确的分析方法,那么,怎样判断分型产生后,价格是否会上涨,或者讲,怎么提高这种准确率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提高分型的准确率,首先需要对分型做出一个分类,分型分为中继分型和转折分型,这是根据分型所处位置以及中位线(中位线是指K线分型中间的那根K线)是否突破实体站稳来判断的,中继分型往往是在价格趋势保持中所出现的分型,当出现这种分型后,价格的趋势并不会有什么改变,顺着当前趋势继续运行的概率高,而转折分型则不一样,当出现转折分型,那么就表示价格存在转折风险了。

中继分型与转折分型较大的区别在于,中继分型出现的位置,是趋势方向保持良好,并且也没有什么关键的阻力位,行情一旦有回调或者反弹,往往就很容易直接突破中位线,演化为中继分型概率高,但转折分型不一样,当价格趋势出现问题,并且面临一个重要的阻力位,这时出现的分型就很容易起到相应的作用。以下图为例:

在上图中,左侧红色方框内是一个上分型,这个分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中继分型,因为形成这个顶分型后,上面没有压力,价格稍微反弹,直接就突破了中位线,形成了中继分型,而右侧绿方框内的底分型则不一样。

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绿色方框内的底分型,在他的左侧也有一个底分型,这个底分型形成后,和红色方框内的顶分型一样,价格没有直接上涨或者下跌,反而回调,但这个底分型和红框内的顶分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这个底分型下方有一个关键支撑,因此虽然回调,但并没有突破前面底分型的中位线,反而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底分型,进而产生上涨。

所以,在分型当中的应用,不是说产生了顶分型就一定会下跌,也不是说产生了底分型就一定会上涨,需要综合考虑该分型所在的位置以及面临的阻力情况,这才能提高分析准确率的关键因素。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