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就好像在说:我没文化,但我知道教育很重要,我家门口有一个小学,我就让儿子上那个小学,只管读书,不用他赚钱。有人说那个小学是菜场小学,我也不懂啥叫菜场小学,我只知道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这话错吗?一点都不错。但现实是什么呢?上海大部分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毕业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而好的初中,90%的学生都能考上市重点高中。
都是教育,就有这么大的差距。
芯片的情况可能比教育还要糟糕。这个行业就算最好的公司,也很可能像以前面板行业的京东方一样,干掉了国内外同行企业,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国家任务,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但自己也是连年亏损,自然不能带给投资者什么回报。
还有人认为,芯片投资结果可能比面板更糟,就是几千亿投完了,发现最终还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企业又没有变大变强,国家投资一撤,只能等死。
那是不是说芯片产业链就不值得投资呢?肯定不是的。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产业投资逻辑,国家投下的钱,芯片厂商只能过过手,最终到了谁的手上呢?就是上游的设备厂,原材料厂。
逻辑很好理解,芯片厂商能不能赚到钱,最终要看你的产品能不能让下游客户买单,跟国家投了多少钱,没关系。但甭管最后成不成,你总得先投资机器设备上马生产线吧,总得先进原料吧?
所以说这个行业目前唯一值得投的就是芯片的设备公司。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一波投资下来,先出业绩就是北方华创这样的设备公司。
这就是国家主导的产业投资的逻辑。
这个产业发展逻辑变成投资策略,就叫做“卖水人策略”,名字源于当初加州的淘金热潮中,大部分的淘金者都没有淘到金子,而真正稳赚不赔的,都给淘金者卖水卖酒,卖牛仔裤,卖铲子的这些小商小贩。
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总是设备公司先启动,只要技术方向正确,盈利能力也是最稳定的,比如之前光伏产业的隆基、晶盛,锂电产业的先导智能,等等。
价值投资就是认知变现,而类似具有普遍性的行业规律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个“衰退市场的龙头策略”。
事实也是对的,白酒总的市场容量和品类份额已经很多年没变了,说它是衰退中的夕阳行业,也没错。
但为什么白酒企业仍是A股这些年最赚钱的资产呢?因为集中度的提升,在高端、次高端、中端和低端这四条线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的增加的现象,其背后,就是大量的地方小厂、小品牌的倒闭。
这里有一个产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当一个行业处于上升的趋势时,随着各种社会资金纷纷进入,龙头公司往往会被大量底部中小企业的价格战所拖累,导致业绩增长最快的并不是头部公司(除非该行业技术壁垒很高或资本要求很高),往往是一些技术好、擅长把握新产品机会、销售能力强的腰部企业。
这也是2015年以前,A股“小市值策略”最优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年大部分行业都属于高速发展期,这些公司都是典型的腰部企业。
可一旦这个行业的增长陷入停滞,腰部企业找不到新增市场,只能收缩投资,底部的小企业纷纷倒闭,只有龙头公司有实力扩张,最终倒闭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被龙头公司所收割,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都会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就算白酒行业不再增长(其实不会),就目前的集中度上升空间,趋势延续十年都没问题。
“增长停滞行业的龙头”策略,过去十年,还有海螺水泥、华润啤酒、福耀玻璃等很多公司,相信未来经济走“L”底,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2015年以来,市场风格偏向行业龙头白马的原因之一。
再如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视频监控行业的老大和老二,而且多年来市场份额都保持着稳定的差距,十年股价累计涨幅也差不多。但分段看,无论是业绩增长,还是股价趋势,都是2015年前大华比海康强,2015年后海康比大华牛。
很多人都说,炒股要有常识,这话没错,但光知道常识往往只会让你亏钱,很多产业规律都是“反直觉”的。
前两个都是行业发展规律中总结的投资策略,下面再讲一个从商业模式出发的投资策略。
但通策的ROE上一直是25%,爱尔则不到20%,而且近几年的盈利增速,两家都在30%左右。
为什么做口腔连锁的医院跑不过眼科连锁的医院呢?很多投资者偏不信这个邪,导致通策医疗的持股更加“散户化”。
有这个认识的人,说明没有理解透“连锁”商业模式的本质。
“连锁”要求企业有“快速复制某一个成熟商业形态”的能力,企业经营要素中,最容易复制的是机器设备,最难复制的是人。所以火锅店很容易搞连锁,因为底料、食材甚至服务都是标准化的,而地方菜馆就很难连锁,因为味道全靠“人”的主观控制。
爱尔眼科中最赚钱的激光手术,完全靠电脑控制,只要机器到位,很容易就新开一家;而通策的口腔科,高度依赖医生的手艺,新医院好建、好医生难找,病人又很容易认医生,医生就容易跳槽自己单干。
两者商业模式的差别,在市盈率上只体现了20%的差距,并没什么不合理的。
相比医药零售连锁,扩张速度快的益丰药房比扩张速度慢的一心堂估值高了50%,原因正是因为益丰药擅长并购,一心堂擅长自己开店,这两种模式在企业经营中,各有优劣,但两三年内给投资者的回报,肯定是并购优于自建。
商业模式这个东西,就是一层纸,说出来都是最直接最通俗的逻辑,但想要精准地掌握它,却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去提高认知能力,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上打转转。
财务分析可以让你剔除不合格的企业,却无法找到优秀企业,否则,研究机构只要招一帮高级会计师,或者直接让“四大”来做就行了。
真正拉开投资水平的,是你的商业视野和对商业逻辑的认知。
所以说,价值投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变现”,认知程度就是你赚钱的上限,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程度达到10分的,就在10分的范围内赚钱,你只有5分的认知,最多只能赚5分的钱。
可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并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对产业发展、行业规律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是非常弱的,怎么办呢?靠学习。
不是学习什么K线趋势技术指标,也不是学习什么量价关系波浪理论,而是阅读商业管理史,分析商业案例,学习管理知识。
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鼓励大家炒股票做投机,把大好青春浪费在赌博上?
20年前,一个对商业有深刻认知的人,想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变成财富,以前只能亲自去创办企业,这中间有资金、社会关系、管理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
但今天,中国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已上市,最有前景的创业企业也正在上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投资将知识变现(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而不用冒险创业。
知识就是财富,认知可以变现,这一点,股市比任何市场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