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天云复盘

现在不投资股市,何时投资?

在过去的20年里,相较于楼市,股市带给中国老百姓的体验感不太好,没有“收获感”。从宏观上看,中国股市呈现“牛短熊长”的局面,每个阶段的牛市实际上都是承担某个时段的使命,其实中国的股市也是缺乏长效机制的。从微观上来看,老百姓投资股市,一直都无法打破“一赢二平七亏损”的局面,使得大家很难赚到钱,形成一种负面的反馈机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于A股的投资,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追涨杀跌”、“炒概念”,让很多投资者对逻辑性的分析已经不太信任,很多专业投资者都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投机市场。经过这些年巴菲特及他在中国的“门徒们”做了相当长的投资者教育,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投资上市公司的股权,股票能不能赚钱要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说,一切不正常的东西(过度投机)终会回归正常(股权的内涵价值),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具有逻辑性的投资,终究会为投资者带来超额的收益,只是时间的问题。

01 股市投资的逻辑

进入2019年,A股迎来的久违的上涨,虽然受中美贸易战及经济上行压力的影响,跌跌宕宕涨的不太顺利,但是市场还是具有一定的赚钱效应,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像中国平安、恒瑞医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的股价都创了历史新高。站在这个时点上看待中国的股市,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真是感触良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我认为A股有可能迎来超长期的慢牛市。而2019年或许就是这个牛市的元年。

虽然股市的上涨总是被中美贸易战打断,但我认为偶发性的事件无法扭转趋势(除非中美的矛盾无法调和,导致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向下拐点)。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认知?我想为大家分析一下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内在逻辑。

股市上涨的原因确实复杂,但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正是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原因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化繁为简,追寻股市上涨的根本逻辑。股市上涨是需要驱动力,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上涨,是增量资金的推动还是存量市场自我调整,弄清楚这些相当重要。

从内在驱动力来看,我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上涨核心因素有两条:估值的抬升和上市公司利润上涨。

如果抓住这两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去厘清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两个根本原因的变化,然后再去寻找基本面有没有支持这个原因的基础和条件,最终确认股市上涨的逻辑。

第一点,估值水平的抬升。什么原因会导致估值水平抬升?整体利率水平的下降、社会大类资产收益率的走低,这些会使得投资者对整个资产要求回报率降低预期,从而会拉高股市的整体估值水平,继而带动股价的上涨。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可能更好理解。如果A股票的每股收益是1.5元,社会无风险利率是5%,加上风险溢价2%,投资者对A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7%,那么A股票的估值是1.5/7%=21.43元;假设社会无风险利率下降到3%,那么A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5%,则A股票的估值为1.5/5%=30元,相差很远。所以显而易见,利率下降、大类资产收益率走低,是带动股市上涨的核心因素之一。

那么,我们观察研究一下,当前社会的整体利率水平是处于什么走势?前些年,在“去杠杆”的影响下,整体的社会资金成本有抬头的迹象。但随着“去杠杆”接近尾声,利率水平又慢慢恢复到原有下行的通道。在全球QE的大环境下,利率水平走低是必然的,实际上中国的利率水平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欧洲、日本的融资成本很低,一度存在负利率情况)。去年年底的两次定向降准,是这轮利率走低(或者说量化宽松)的标志,实际上2019年中国仍有降息和降准的可能性(央行已经不止一次释放这样的信号)。一般来说,基准利率的下调必然会引发大类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从而促使股市的上涨。

第二点,企业利润的上涨。上市公司利润上涨,股价跟着上涨,这是大家比较好理解的因素。所以很多投资者经常会关注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公告,一旦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通常短时间内都会带来股价的上涨(夹杂了市场情绪因素)。但会不会出现盈利上涨,股价不上涨的情况?肯定会有这种情形,比如说社会整体利率处于上行趋势,企业利润上涨不足以弥补预期收益提升带来的估值下折,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企业利润上涨对股价没什么拉动作用。

利润上涨,导致股价上涨肯定也有其逻辑链的。我们继续以A股票为例(假设无风险利率不变情况下),如果A股票的每股收益是1.5元,预期收益率是6%,那么其股价应该是25元;若其利润上涨了33%,每股收益达到2元,那么对应股价是33元。

那么进入2019年,A股的上市公司有没有利润上涨的动力?我想说的是肯定有,经济继续上涨驱动的企业利润增加,这个因素暂且就不说了(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也不小)。主要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减税;二是资金成本下降。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国家减税的力度很大,增值税出现了实质性的减少。资金成本降低就更容易理解,社会整体利率下行,企业的借贷成本自然就会降低。税收的减少及财务费用的降低,最终会带来上市公司利润的增加。

所以,进入2019年,A股的上涨是有逻辑、有内在驱动力的,并不是盲目的上涨。

02 长效机制的完善

是不是具有了内在驱动力,股市就一定能够立即持续的上涨?当然不是,外部因素一样重要。我认为,市场的参与者、进入和退出机制、市场监管等三大外部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股市的上涨,尤其持续时间和高度。这些年,经过几代证券市场建设者的努力,这些外部的因素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第一、从市场参与者来看,之前A股的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是散户、国内公募和私募资金。专业化并不太高的散户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大家很容易受到市场信息的左右而忽视基本面和企业的盈利水平,“追涨杀跌”的情况很严重,导致很多绝大部分投资者赚不到钱,久而久之,也让很多人对市场缺乏了信心和丧失希望。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A股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外资、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陆续都参与进来,有利于保持市场的理性和稳定性。

第二、优化后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的出台。对于A股市场,之前一直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上市很难,上去后退下来也难”,这就违背“优胜劣汰”的规则,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东方等好公司就不得不去美国上市,错过这些优质的公司对于A股甚至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另外,经营不善、作假、劣迹斑斑的公司却迟迟不让退市,使得市场炒作风气盛行,进而影响整体上市公司的质量。“优胜劣汰”,让差的公司退下,好的公司上去,股市将才会有源源不断上涨的动力,且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指数一直涨,整体估值仍然不会太高,好公司替代坏公司有利于改善整体的估值水平。如今科创板在试行注册制,相信未来会在所有的市场中推广的,当然有了注册制后,会有配套的退市制度,到时候A股的进退就真正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最近几年,证券市场的监管更加严明,方式多样化、体系化。对再融资、减持、信披等都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严厉的市场监管是可以保障制度得以贯彻,同时也是对证券市场的违法予以震慑,有利于整个市场的依法、有序的运行。

第四、房地产发展的式微。国家对房地产的发展战略早已是很确定——“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及住房双规制的建立,逐渐让房地产回到原本的功能。这个过程也许不是一蹴而就,但是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这必定会导致大量的投资资金由房地产转战股市。

基于以上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因素,我认为中国的股市已经具备长期的走牛的条件和逻辑。

03 股市的投资方向

既然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晰,那么未来该投资哪些领域机会更大?

去预判未来的投资机会从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真正能够洞察未来的投资家不喜欢出来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更喜欢闷声发大财。我不是什么投资家,我只是一名经济、金融投资和房地产的研究爱好者,所以我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研究结果,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我们经常喜欢通过今天的成功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比如在过去15年的A股中,年化回报率最高的股票是贵州茅台(高达39%),像国电南自、山东黄金这样与高科技毫无关系的公司,年化回报率居然超过20%,稳居前20名。结论有时候总是与我们预想有所差别。

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从这些意料之外中总结一般性的规律,以便利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类公司会取得不菲的回报:一是能够穿越周期的行业(比如贵州茅台),二是处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航道上的行业(比如格力电器),三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公司(这类型的公司总能在自己主赛道开始没落的时候寻找到新的方向,从而重新焕发生机,例如腾讯)。

当然,我相信,很多人仍然能总结出更多的特征出来,我想大多也是这三个类型的子项。预判未来的思路其实与总结历史还是有所区别,预判未来,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看今天。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以及与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交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投资方向主要出现在三个领域。

受益于消费升级的行业和公司

大家都清楚,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三驾马车,但实际上,我们深入挖掘与总结,你会发现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实主要靠投资驱动的。一定程度来说,投资是创造供给的,但需求似乎并不能跟上供给的速度。比如,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很好的购物中心,却发现品牌档次整体不高,消费力并没有体现出来。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消费升级会提速。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9800美元,接近一万美元,而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人均GDP早就超过一万美元。另外,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也到了该切换的时候,投资的边际效用在降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超发货币对经济刺激效果在减退,所以可以肯定的讲,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将会转到消费上来。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的行业和公司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布局的。经过分析,我认为有几个方向可以去重点关注:一是食品饮料,这个行业是跨越周期,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尤其往县城和农村市场的渗透,食品饮料行业还大有机会。二是旅游行业,我认为,国内四线及以上城市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已经是比较富足了,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人们会追求更多的体验和精神消费,而旅游无疑首选,当然国内的旅游市场其实已经爆发了一段时间,看看中国国旅的股价就知道了。但是,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旅游市场仍会进一步扩大,这部分扩大来源于小城市和旅游频率的增加。三是轻奢品牌,我这里说的轻奢品牌可能跟大家平常说的有所不同,我这里讲的轻奢品牌主要是说国内一线的服装、包鞋等品牌。由于出国的便利性,具有消费能力的人会购买国际一二线品牌,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更为明显。但我们发现国内一二线品牌主要消费市场是在二三线城市,随着非一线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国内一线品牌销量的上升。

第五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为继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后的第五次工业革命,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在未来的社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共同作用下,整个世界肯定都是深度“互联互通”,在这个基础上,人工智能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为什么这么说?“互联互通”后会产生大数据,科学家能够利用这些数据生成很多东西供机器学习,从而形成了人工智能。任正非曾说,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那么统计的基础就是有数据和基础素材,那么全世界的“互联互通”就是产生数据和素材最佳方式了。

科技的高度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放人力。在科技高速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到,人工智能在工厂、运输、娱乐等领域的初步应用已经很成熟了。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海量数据的形成,机器可以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从投资来看,人工智能行业在国内其实比较分散,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属于人工智能的头部公司科大讯飞的估值却太高,并且迟迟没有兑现收益(我们今天就不具体解析具体公司)。而目前BAT、银行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多有投资和布局,整个产业格局还不太明朗,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好公司,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巨大

前些年,我发表文章表示中国的保险业已经迎来宏观上一个转折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人们的收入增长,自我保障的安全意识提升,对保险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行业的发展已经由量变发生了质变,保险行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对自身安全健康的保障会更加关注,这个关注也是第一位的,中国的人口众多,所以寿险无疑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注完自身的保障后,就会关注自己所拥有财产的保障,我认为目前国内财产险更多还是一种刚需(比如公司财产险、车险),未来会有很多个性化的财险需求诞生,这也是财险未来的发展机会所在。

从近几年保险公司保费公布情况来看,都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基本上可以说这个行业上涨空间已经打开。另外互联网购买和理赔渠道的开通为客户购买保险产品提供便捷途径也是促进保险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投资角度上看,理论上讲,中国庞大的市场为保险业需求端创造很好的机遇。转化为金融行业的语言就是负债端的资金来源和成本都不是问题,那么保险公司另外一个核心能力就会显得更为重要——资产端的回报率。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绝大部分要拿出投资,进行钱生钱,这就考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投资能力将成为构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优势重要抓手。从目前来说,不管从保费收入、收益及产业链打造情况来看,中国平安无疑是目前中国最好的保险公司,甚至可以说最好的资产管理公司。全牌照+地产+科技,使得平安能够在体系内实现良性循环。我认为,借着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东风,优质的保险公司在未来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投资领域,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去挖掘优质的个股,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时候,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完善意味着壳资源就再也没有什么价值了,另外市场对“价值”的认知越来越清晰,相信未来很难出现普涨居民,市场资金更多会想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行业龙头集中。

退出移动版